热点一:新常态下市场销售增幅持续放缓,消费需求对GDP拉动作用仍居首位
2015年面对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党中央、国务院进一步加快全面深化改革,一系列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扩消费、惠民生的措施密集出台,扩大改革红利,释放市场潜力,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活力,措施效果已经显现。
2015年以来消费品市场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第一,增速稳中加快。2015年3-5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相对较低,分别增长10.2%、10%和10.1%,6月份以来呈现稳中加快态势,特别是8-10月份分别增长10.8%、10.9%和11%,连创年内新高。
第二,网上购物对消费品市场增长贡献较大。2015年1-10月,网上实物商品零售额24454亿元,增长33%,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10%,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的贡献率为25.9%,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75个百分点。扣除网上零售额,1-10月份实体店零售额增长8.6%。
第三,消费品市场增速的回落主要是受汽车、石油及其制品的影响。2015年1- 10月份,限额以上单位中石油及制品类零售额同比下降6.9%,增速比2014年同期回落14.6个百分点,汽车类同比增长4.5%,比2014年同期回落4.1个百分点,两类商品合计,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的贡献率仅为0.44%,比2014年同期减少13.99个百分点,仅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0.04个百分点,比2014年同期减少1.68个百分点。
第四,食品等居民基本消费品呈刚性增长。2015年1-10月份,商品零售额中扣除限额以上单位的石油及制品、汽车类商品的零售额,其他商品零售额增长13.3%,比2014年同期回落0.2个百分点,考虑到物价因素,实际增速比2014年同期加快。1- 10月份限额以上单位中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14.1%,比2014年同期加快3.5个百分点,金银珠宝、日用品、家用电品和音像器材、文化办公用品、家具、通讯器材、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商品零售额增速均比2014年同期有所加快。
第五,餐饮消费呈恢复性快速增长。2015年1- 10月份餐饮收入同比增长11.8%,比2014年同期加快2.1个百分点,快于同期商品零售额增速1.4个百分点。7月份以后呈现加快态势,增速已4个月稳定在12%以上,特别是限额以上单位餐饮收入增速回升较快,1- 10月份同比增长7.2%,比2014年同期加快了5.2个百分点,7- 10月已连续4个月增速稳定在8%以上,10月份增至8.5%,比2014年同期加快6.4个百分点。限额以下单位和个体户餐饮收入继续保持快速增长,1- 10月份增长13.6%,增速比2014年同期加快0.4个百分点。
第六,大众化商品消费保持较快增长,2015年1- 10月份,限额以下单位和个体户商品零售额增长13.2%,增速比2014年同期回落1.9个百分点。受体制机制和经营模式的影响,大型零售企业商品销售增长乏力,据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统计,1- 10月全国百家大型零售企业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0.5%,比2014年同期加快了0.1个百分点,其中62家企业零售额负增长,主要受市场需求和电商冲击两大因素影响,大型零售企业总体上开店放慢,关店现象明显增多。
预测2016年我国消费品市场增速虽有回落,但回落幅度进一步收窄,市场将继续保持稳健较快的增长,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增长10.2%左右。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将继续提高。做出这种分析和判断,是因为消费品市场具有稳定增长的基础,具有经济增长向依靠消费拉动转变的良好环境,以及具有一些新的有利因素:
第一,居民收入稳定较快增长,为消费增长提供了重要的条件和保障。“十三五”规划提出,到2020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说明十三五期间人均收入年增长至少要达到6.5%以上。收入的稳定较快增长为消费的稳定较快增长提供了重要的条件和保障。
第二,城镇户籍人口、脱贫人口增加,为消费注入新动力。目前我国城镇常住人口率虽达到55%,但有2.5亿的农村进城打工者,没有城镇户籍,享受不到城镇户籍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因而也限制了消费。如果2.5亿的农村进城打工者中每年有10%的人解决城镇户籍,每年将有2500万人的消费水平得到较大提高。按我国现行标准,我国仍有7000多万贫困人口,按规划至2020年全部脱贫,意味着每年平均要有1200万以上的人口脱贫,脱贫人口的消费能力也将得到较大提升。
第三,全面放开“二胎”,将带来新消费。2016年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将会全面实施,从绝对数量看,城市家庭新生儿比以前将会有明显增多,同时大多数要影响到3个家庭,这将明显增加对婴幼儿用品以及与生育健康、妇幼保健、托幼等相关商品和服务的需求。相对于全面放开“二胎”前,相关消费是新增消费。
第四,供给质量和消费环境将进一步改善,将促进新消费的增长。中央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将会促进消费供给质量提升和消费环境改善,促进新消费的增长。预计2016年这种政策导向将在商品房、汽车、旅游等商品,特别是一些新商品、新服务的供给上初见成效。
(中商联专家工作委员会)
|